世界是你们的
在本次展览中,艺博画廊选择了10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是邓云飞,胡为一,李超,梁浩杰,李青,石印,温辰旻,王一,钟乐星,张钊瀛。每位艺术家各有不同、且风格迥异,我们将他们聚在一起是出于一个共同、且魅力四射的形容词“青年”。
“青年”这一主题是一个非常现代的产物,它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世纪启蒙运动的主体哲学的建立,以及18-19世纪浪漫主义的个体性觉醒。带来生产力突飞猛进的现代化导致了古、今之间的断裂,因此代际之间的落差和鸿沟才得以显现。新一代人不再安于循环不挫的永恒传统,而是勇于追逐新时代(die Neuzeit)的车轮。现代性发生了,它带动着“青年”话语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启蒙运动所推动的主体哲学将理解世界的基点设置为“我”,“我”扔掉了上帝的有色眼镜,睁开“我”独特的眼睛,重新端详“我”的周遭。在感官之中,世界突然变得如此迥异,且闪闪发光。在艺术上,它开启了从浪漫主义到表现主义这一路的风格演进和形式迭代。它们都遵从一个宗旨:展现个体所知所感的独特世界。
2020“后浪”一词成为了的流行语,“青年”话语又一次以一种新的变体显现,传递到了我们手中。同样我们也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一个时代的断裂。如果说上一代的中国青年不是被笼罩在社会主义宏大叙事的框架之下,就是被捆绑在物质现代化的单一轮轴之上;那么今天在后物质时代的青年们则能够更为本真(authentic),他们在多元主义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有更多的选择,能更为从容地回到自己,倾听自己的声音,从自己出发,构建新的连接和网络,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与此同时,今天这个一切皆为可能的时代却充满着高度的不确定性,我们正面对着一个技术突飞猛进,并处于分裂之中,新旧交替的世界。百年前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在今天依然有效,它甚至还包括了对“人”的重新定义和评估。
作为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创造者,本次展览所选择的10位青年艺术家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展现这个时代,以及这代人的希望和热情、困惑和迷茫。在胡为一的作品涉及了现代化大生产和身体伤痕的议题;李青更多地展开了对现代建筑几何性的反思;张钊瀛在他的作品中重新挖掘了19世纪殖民贸易与外销画的隐秘历史;温辰旻通过风景中的黑幕表达了一种现代游牧民无根的精神伤痛;石印则以影像的媒介同样讨论了全球化下移民的漂泊和思乡……
他们不只是作为艺术家,同样也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在新的现场和新的境况中,用新的方式重新演绎着百年来被反复述说的故事:我们是是谁、我们来自何方、我们将去向何处,我们该如何生活?
撰文/姜俊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