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2011年开始以职业艺术家身份进行创作到现年整好十个年头。要说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件绝对公平的东西,我说就只有“时间”了。古代波斯人认为时之砂的颗粒虽无形,却能不动声色的将世间万事万物打磨成我们所看所感的样子。而身为一个现代人,我想时间这个概念于我可以被“有效”跟“无效”两个修辞所归纳。
画画作为一个职业艺术家的日常,绝大多数的时候即是一种“无效”的过程状态。我并不愿将此过程中的每一笔或阶段渲染成是多么新鲜有趣的体验,因为在艺术家前面还有两个严肃的字眼:职业。这两个字注定了这里所探讨的艺术不是玩出来的。要画出一幅对得起“职业”二字的作品是必须付出数倍乃至数十倍于“业余”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求回报的解决那些更有专业含金量的问题。之所以说“不求回报”是因为这种追求往往是一个职业人向内不断寻求精进的自我要求,或者说是“需求”更为确切。毕竟一幅作品中细化到每一笔每一个细节的要害得失通常只对作者本人,最多再加上少数几个同行起作用,多数人是不会因此而左右对你作品的喜爱与否的。所以相对“有效”而言,“无效”是更具主动性的自我打磨,十年,二十年……直到终其一生的与其对抗和消解。
再说“有效”,人和事总是被各个不同时间节点堆积产生的效力所塑造和推动着,进而各自承受其后果。因此,十个年头对于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人生来说都是有必要“总结”和“省视”的,前者内容不必与人分享。后者,好的艺术家骨子里都自带一股傲气,而对时间节点的把握正是一个艺术家骄傲的资本。所以有水准的傲气我认为从来都不是以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方式来体现的。前辈大师曾有名言传世称“十年功夫打进去,再十年功夫打出来”,今天读来更有切肤之感。可能是一种巧合也可能是一种必然,正好就在这个节点,一个阶段成为了过去式,结果似乎还不错。但人总会有更深的思考自然就有更高的追求,职业艺术家更应如此,重复自己不是明智之举。“好马不吃回头草”,既然出口之门已经浮现,就拿出当初进来的激情和理智一路走下去。
话不在多,最后仅以一代书法宗师颜真卿对向其求学的怀素赠言——“勿以自是为能事”勉励自己。路慢慢,不在一时之长短。